让节俭风尚成为全民共识
“不剩饭,不剩菜,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节俭养德,文明用餐”……如今,在河北省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文明用餐宣传标语。近年来,河北省持续推进“光盘行动”,通过在餐饮场所设置提示牌,推行“N-1”点菜模式,推出半份菜、小份菜等方式,倡导文明用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饮风尚。(中国文明网)
俗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随着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浪费奢靡之风开始蔓延。如何有效地营造节俭风尚,让每个人都能够懂得节约的道理,且成为践行节俭风尚的行为人,这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节俭风尚的形成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灌输进节俭的风尚,让节俭能够成为孩子成长的一个习惯。对父母而言,在家庭就餐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不浪费的基本原则,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外就餐的时候,更是不能够点太多的菜,从而让孩子觉得浪费不可耻。作为父母的,更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就要灌输节约风尚的内容,从而强化孩子对节约风尚的理解和践行。
学校教育持续强化。节俭风尚的形成,仅仅依靠家长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多个维度上落实节约风尚的渗透。一方面,教材的内容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告诉孩子古人和现代人到底有哪些节俭风尚,以及节俭风尚能够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之中,更是需要灌输进节约风尚的细节,让每个参与其中的孩子都能够懂得节约的重要性,且能够在集体活动中把握好节约风尚的入脑入心。
社会宣传再接再厉。要让节约风尚凝聚成为全民共识,学生们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成年人也是不能缺少的因素。这需要我们通过各类形式的公益广告传递节俭风尚。比如电视广告的节俭广告就能够对老年群体形成积极影响;而多媒体广告,甚至手机公益广告才能够对年轻人形成有效的影响。在这样的多层次的影响下,让每个人都能够形成这样的节俭风尚,从而形成全民共识。(邛崃评论员 清平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