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要念好“民”字诀
前几天,“外卖小哥一通电话,154个单元换号牌”的新闻上了热搜——北京一位外卖小哥曾因某小区社区太大、楼号不清、送餐时找起来费劲,向市民热线反映情况。最近,他再到这个小区送餐时发现,楼门、楼身上都装了新号牌。“城市更新不仅是修补、修复,更要激活发展空间”……不久前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城市更新建言献策,聚力破解当下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工人日报》)
城市更新,要把握为民主旨。为了谁,这是城市更新的主旨所在。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的需求就是城市更新的动力所在。也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看,每个城市的更新都是需要把握好为民这个主旨,不能够从虚无缥缈的政绩上入手,更不能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言堂,只有真正倾听群众的诉求,让群众成为主导,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要实现便民效果。楼门、楼牌、道路名字……这些都是一座城市的细节,但却是真正能够体现出便民与否的真效果。对于城市更新而言,说白了就是要便民,让群众方便好找,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否则的话,城市更新岂能有真效果?这对于每座城市而言,都需要进行全面衡量,将城市更新的效果勇敢地交给群众去验收。那就是,群众是否满意,是否真正便民,这才是衡量城市更新的一个指标。
城市更新,要向着惠民努力。城市更新要念好“民”字诀,就需要不断向着惠民这条路迈进。在惠民这条路上,考验着每座城市的智慧和魄力。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而要实现这样的行动,惠及民生才是关键环节,要切实从民生的诉求上努力,才能够实现城市更新效果的落地。(邛崃评论员 清平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