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武汉市一则事业单位招聘简章引发争议,洪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厕管理站,要招两位公厕管理员,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网友吐槽,不好好读书,管个厕所都不够格。
网友的质疑是认为招个本科生管厕所,有点大材小用了。其实招聘单位说得很清楚了,招的是公厕的管理人员,不是清洁工,而且拿出的是事业编制,是正儿八经的公考,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谁说管公厕就没有技术含量了。这种类似管理员的角色,恰恰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往大了说,公厕是观察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一个公厕设置得合不合理?布局合不合理?设施合不合理?这里面学问多了去了;往小了说,这些管理员一人分管若干个公厕,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公厕日常巡查、维护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所以,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这样的争论是无解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谁的好呢?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比如,有没有必要拿出事业编制为一个公厕管理员专门设置岗位,更进一步说,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管理公厕?
在公共管理领域,类似公厕管理员这样的岗位是很多的,公厕管理员、园林管理员、社区服务人员……它们因为深入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所以数量可能非常庞大,不可能每个岗位都拿出事业编制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话,编制就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而且这种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也未必是最理想的。
政府不妨尝试服务外包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买断的方式分散公共职能,而政府退居到管理职责上,这样的话,既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编制的过度扩张。而社会力量的成熟也将帮助政府部门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监管上。
能够交给市场办的不妨都交给市场办,学会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可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由市场来决定用什么样的人,争议就会小很多,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方式。拿武汉这次招的公厕管理员的事说吧,公开招聘以后,估计又得抢破头了,可是这种热度究竟是冲管理公厕的职业热情去的,还是冲事业编制去的?
大社会小政府,这已经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公共管理事务的增多,管理的相对滞后,正倒逼着政府部门用更多新的思维、新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建设,很多地方就引入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力量,政府部门需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只需要添加一个功能,何乐而不为呢?
北京河北安徽四川重庆福建贵州浙江上海山东山西新疆云南甘肃广东宁夏成都广州武汉唐山马鞍山绍兴鄂尔多斯黄山厦门哈尔滨苏州芜湖常州晋城淮北宿州南京太原福州合肥长治南宁珠海濮阳大庆毕节临沂贵阳杭州南通蚌埠中山铜陵东莞常德无锡徐州宁波遵义嘉兴潍坊长沙克拉玛依惠州大连深圳淮南佛山南昌秦皇岛重庆渝北阜阳重庆渝中张家港包头洛阳亳州青岛廊坊长春宜昌扬州遂宁萍乡池州威海三门峡济南六安江门焦作郑州朔州三明兰州绵阳侯马临汾许昌济源南阳镇江营口东营安庆西安宣城北京东城滁州石家庄上海静安岳阳天津和平区日照韶关庆阳上海浦东邯郸吉林市沈阳北京朝阳上海长宁肇庆泉州烟台漳州景德镇宝鸡柳州广安昆明淄博银川通辽金昌安阳承德泰州莱芜晋中吕梁
3月2日,武汉市一则事业单位招聘简章引发争议,洪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厕管理站,要招两位公厕管理员,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网友吐槽,不好好读书,管个厕所都不够格。
网友的质疑是认为招个本科生管厕所,有点大材小用了。其实招聘单位说得很清楚了,招的是公厕的管理人员,不是清洁工,而且拿出的是事业编制,是正儿八经的公考,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谁说管公厕就没有技术含量了。这种类似管理员的角色,恰恰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往大了说,公厕是观察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一个公厕设置得合不合理?布局合不合理?设施合不合理?这里面学问多了去了;往小了说,这些管理员一人分管若干个公厕,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公厕日常巡查、维护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所以,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这样的争论是无解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谁的好呢?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比如,有没有必要拿出事业编制为一个公厕管理员专门设置岗位,更进一步说,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管理公厕?
在公共管理领域,类似公厕管理员这样的岗位是很多的,公厕管理员、园林管理员、社区服务人员……它们因为深入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所以数量可能非常庞大,不可能每个岗位都拿出事业编制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话,编制就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而且这种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也未必是最理想的。
政府不妨尝试服务外包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通过买断的方式分散公共职能,而政府退居到管理职责上,这样的话,既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编制的过度扩张。而社会力量的成熟也将帮助政府部门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监管上。
能够交给市场办的不妨都交给市场办,学会用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可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由市场来决定用什么样的人,争议就会小很多,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方式。拿武汉这次招的公厕管理员的事说吧,公开招聘以后,估计又得抢破头了,可是这种热度究竟是冲管理公厕的职业热情去的,还是冲事业编制去的?
大社会小政府,这已经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公共管理事务的增多,管理的相对滞后,正倒逼着政府部门用更多新的思维、新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建设,很多地方就引入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力量,政府部门需要花费很大代价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只需要添加一个功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