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文明实践为幸福生活“加码”
时间: 2022-12-08来源: 贵州日报

  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浸润群众心田,文明新风吹遍城市大街小巷、村村寨寨,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融入生活方方面面。近年来,西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

  “我们社区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共享活动室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社区知识讲座、文体活动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马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杨贤说。全面提档升级的马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服务窗口、党建书屋、道德讲堂等各项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处处透出巧思和用心。

  2019年,西秀区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后,西秀区对标对表中央要求,结合实际积极谋划、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西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各乡(镇、街道、新型社区)党委书记任所长、各村(居)党支部书记任站长,三级联动强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落地见效。

  同时,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manbetx安卓手机 服务中心、闲置学校、产业坝区等场所建设文明实践点,打造文明实践15分钟活动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我们的节日”红歌广场舞、篮球赛、亲子阅读等活动,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出来,大家共同学习后,未来发展大改观,‘两个确立’记心间……”在西秀区中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员用山歌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近年来,西秀区宣传思想战线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理论宣讲“舞台”,以百姓话语推动理论与社会“零距离”。

  西秀区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利用军史馆开展“军史+党史”宣传教育活动,更好引导退役军人、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彩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启新学校作为易地搬迁安置点学校,突出“党史学教+感恩教育”,培养自立、自强、感党恩、听党话的新时代好少年。

  同时,西秀区将理论宣讲与党史学习教育、宜居乡村创建等有效衔接,用自编的花灯剧、快板、诵读经典、广场舞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理念,培育出“仡佬学堂”“书香把士”“苗语连珠”“快板传党音”等特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西秀区共成立40余支特色各异的宣传宣讲志愿服务队。

  一勾一绣,一绕一点,花鸟鱼虫跃然画布之上。在西秀区绣娘坊里,贵州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婷婷正耐心教授当地妇女制作蜡染苗绣手工艺产品。

  位于蔡官镇春晖小区的“绣娘坊”,是以非遗传统蜡染刺绣为载体的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免费为易地搬迁安置点妇女提供传统手工技能培训,并对其作品进行统一回收销售。

  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目标,西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足于老人、留守未成年人、困难群众等群体缺人照顾和陪伴的现实问题,打造“幸福方桌”“追梦赤子心”“青春伴夕阳·留住夕阳美”“希望工程·陪伴行动”等志愿服务项目。 

  “润墨杨武志愿服务项目是杨武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2020年成立的,项目开设文艺宣讲班、书画培训班、农民技能培训班等1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杨武乡副乡长肖甜甜说,项目成立以来,解决了农民政策法规、法律知识普及、儿童放学学习、农民技能培训问题,同时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及时传递给群众。

  以“公共文明、交通文明、经营文明、低碳环保、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城市文明实践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用好用活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机制,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记者 杨小友 通讯员 伍巧玲)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

  1. 上一篇:
  2. 下一篇:普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学科普长知识 争做科技好少年”主题宣传活动
责任编辑:赵来睿
网站群

主办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省精神文明办版权所有:贵州文明网

公安备案号:52038202001015ICP备案号:黔ICP备10003211号

技术支持:多彩贵州网

  • 文明贵州微信公众号

  • 贵州文明官方微博

  • 志愿贵州小程序

  • 贵州榜样馆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