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罗镇新民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聚焦“两强”,谋定“两富”,探索推行“党建引领+集体+个体”的“创富”模式,通过全力推进集体与个体的双向融合,在推动“富群众口袋”和“富群众脑袋”上双向发力,在建强人才队伍、推动干群合力、盘活闲置资产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走好因村制宜发展之路
一是把党建引领作为“活水之源”。坚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对本村发展进行谋篇布局,针对本村实际制定发展措施,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产业,统筹资金、政策、人才培养等各项资源,做到与临近村资源结对共享,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在土地流转、人员配置、资金需求等方面存在的瓶颈。二是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之本”。该村坚持发展人才先行的模式,依托“党支部+党员+村民”的构局,建强支部引领作用,通过党员结对联系群众,推动产业兴村、manbetx安卓手机 兴村,带动村民提智促慧、接续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新民村注册成立的企业共有32个,红白理事会1个,民意征集调解团1个。三是把党员示范作为“引领之举”。该村党支部充分重视党员干部在村级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引导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村民向党组织靠拢,并持续性引导部分群众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等实践性组织生活,帮助群众接受党的理想信念熏陶,安排党员干部到群众之中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激发党群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当前,全村共有党员27名,开展干群联创新活动8次,院坝会、群众会等12次。
坚持“党建引路”,走好壮大集体经济之路
一是把调查研究作为“成事之基”。该村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在发展产业之初,对周边产业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定期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及群众代表至县外、市外考察学习,明确村级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成立松桃乌罗友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打造“种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同时,通过利益联结的方式,让集体、个体互相依靠、互相发展,全方位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群众增收。预计2023年,全村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以上。二是把资产盘活作为“创收之机”。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盘活闲置用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养发展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建设规模蛋鸡养殖场,全力发展油茶、黄桃、生猪代养、水稻、乌罗镇农机购置项目等。2023年扩展新民村蛋鸡养殖规模3万羽,带动脱贫群众就业98人,脱贫户76户296人受益。三是把资金整合作为“发展之策”。坚持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创建贵州松桃乌罗友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带头入股,并鼓励村里面党员、群众参与入股,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引领作用,由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对接派出单位,引入结对帮扶资金进行支持,通过三方入股,筹集资金220万元,有效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
坚持“党建引智”,走好特色乡村善治之路
一是把靠前服务作为“解民忧之核”。坚持守正创新,拓展自我服务功能,全面推广数字化办公,在合医、养老保险收缴及创卫等各项工作执行上,建立村级、组级微信群,第一时间落实。同时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涵盖村委干部、村级党员、在家群众,为妇女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助,定期入户排查村情民意、宣传政策、解决难题。据统计,该村共有先锋队成员21人,志愿者26人,其中党员15人,累计开展服务活动6次。二是把法治民主作为“聚民心之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治原则、法治理念,全力推行村民自治,实行民主决策,把重大村务的参与权、决定权交给村民,引导村民依法参与村务管理、办理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将村集体土地的出租、承包,以及集体资产和集体资金的使用管理等纳入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让村民自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成立党员、群众代表监督队伍,设立村务监督岗、信息公开栏,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透明化,确保村民对信息的知情权。三是把主动引导作为“启民智之要”。坚持以法治村的“法治村居”总思路,重视普法教育,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司法人员到村开设讲座,通过“讲法、普法、演法”三法合一,提升村民的法治思想、法治态度。坚持德礼治村的“乡风启智”主导向,结合实际修制“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创卫等行动,评选道德模范、先进榜样,以树民风、以促思想、以抓落实,进一步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推进“善治乡村”建设,丰富村民精神manbetx安卓手机 质量。2023年以来,已开展相关讲座4次,评选道德模范13人,先进榜样8人。(唐建军)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