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近段时间,科技工作者活跃在册亨秋冬种一线,为当地蔬菜、香蕉、油茶、林下菌药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国家科技特派员卢家举在册亨县丫他镇巧洞村灵芝种植基地培训指导
秋收过后,贵州大地掀起新一轮的秋冬种植高潮。册亨县八渡镇八达村的500亩冬春辣椒优质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开始移栽辣椒苗,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特派员胡明文再次来到这里,指导企业和村民注意种植细节,确保辣椒成活率与品质。
村民陆永志和乡亲们通过技术培训后,开始有序移栽辣椒苗,打孔、栽苗、覆土,现场一派秋冬劳作热闹景象。
在八达村规模化种植辣椒,尚属首次,群众心中虽然没底,但是基地负责人黎建宏却心中有数。因为,他有十几年的种植辣椒经验,更有贵州农科院和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的技术支持。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特派员胡明文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移栽辣椒苗
通过“企业联盟+技术指导+村级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企业负责生产与销售,村里的“凝工驿站”负责组织村民务工,胡明文则提供专业技术与种子支持,打通产供销渠道后,基地种植的辣研12号、辣研101号辣椒将销往北上广等市场。
“我们种植的辣椒品质好不愁销,每斤价格比当地辣椒要高出一元钱,12月底开始采收,可以采摘七八茬,初步估算用工量15000人次,这样不仅企业有钱赚,老百姓也增收了。”黎建宏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2022年,八渡镇将以八达蔬菜基地为示范,在乃言、八达、赶乃3个村发展1200亩反季节蔬菜,推动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而在册亨县高洛街道香蕉产业园,国家科技特派团册亨团团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凡值和副团长、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顺勇最近也在干一件要紧的事,在册亨县建设香蕉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试验基地,加快香蕉新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促进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优良品种和优质的种子种苗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册亨糯米蕉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现在的关键是提高良种覆盖率,预防主要病虫害的流入,保证产品品质,提高商品性,以科技助农增收,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谈及册亨糯米蕉产业发展,刘凡值充满激情地说。
册亨香蕉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试验基地,包括10亩种质资源保存区、15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区和25亩优势品种展示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持和提供种质资源,主要开展贵州特色香蕉品种资源创新、技术创新及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联合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各岗站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支撑香蕉产业在乡村振兴阶段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王顺勇介绍,基地在12月建成后,就陆续开始收集各地的香蕉资源,包括野生资源、地方资源及省外的特色优势资源等,开展新材料、新技术在册亨的试验示范,打造高标准示范区,为培训学习提供样板点,深化拓展“册亨糯米蕉”品牌,助力册亨10万亩糯米蕉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以来,中央、省、州三级选派的4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册亨县驻点帮扶,聚焦产业振兴,围绕当地蔬菜、精品水果、油茶、林下菌药、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拓规模、提质量、增效益,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436场次3000余人次,帮助146家企业、合作社解决相关技术问题458个,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5个(项),建成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51个,帮扶农户442户、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93名;组织企业、合作社参与申报2023年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9项。(黔西南日报 文/图 特约记者 叶方杰)
一审:赵来睿
二审:向滟伶
三审:罗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