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肥料在保护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谚语更是生动地诠释了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为了推进示范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落实化肥减量增效,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发展中提炼“真需求”,济源示范区农科院与济源有机肥企业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为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和安全利用贡献农科智慧和力量。
一是与济源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院党组书记吴五一、副院长刘国辉和部分中层负责人前往阳光兔业,就“饲料-养殖-粪污-有机肥-种植”循环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特别是有机肥生产应用、饲料研发等环节进行技术交流和需求洽谈,并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座谈会上,吴五一强调要做好沟通衔接,谋划好合作项目,结合双方优势资源,切实为企业产业发展解决难题,实现科企共赢,助力产业振兴和质量兴农。
二是与济源润万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润博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围绕“秸秆-炭化-有机肥-种植”、“养殖粪污-有机肥-种植”等企业需求,开展项目申报、技术指导等工作。近日,科技人员应济源润万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到克井镇中樊村为土壤安全利用施用炭基有机肥的小麦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为确保测产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着专业性和严谨性,科技人员在不同田块分别采取5点调查法,调查小麦穗数和穗粒数,通过科学选点和精确计算,对济源润万家有限公司的小麦示范田进行科学的产量估算。同时,在轵城镇柏树庄村为润博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高效小麦试验进行现场查看和测产估算。
近年来,示范区农科院注重和济源相关企业联合,构建“基层农科院+科技型(龙头)企业”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模式,推动 “基层农科院+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农户”一体推进科技服务模式,围绕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结合双方科技优势和资源,多方面开展院企合作,有效盘活科技人才资源、加速科研与产业对接,引导科研成果就地就近转移转化,为当地产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