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丁振海:manbetx安卓手机 自信是一种责任
发表时间:2012-12-12   来源:天津日报

——访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

  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百名manbetx安卓手机 记者采风活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丁振海会长就“报纸副刊的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与自信”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是本分:

  副刊绝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

  副刊为人民提供发表优秀作品的阵地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manbetx安卓手机 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活力。您认为,报纸副刊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

  丁振海:《报告》明确提出,要为人民提供一个让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广阔舞台,更期待全民族开创一个让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活力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我理解,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源泉的充分涌流和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活力的持续发展,既是我们建设manbetx安卓手机 强国的必要举措,也是建成manbetx安卓手机 强国的重要标志。

  为人民提供一个让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广阔舞台,就我们报纸副刊来说,就是为人民提供发表优秀作品的阵地,提供高品位的副刊版面,为读者奉献高雅优美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报纸副刊编辑,应该而且必须要有这样的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因为,这是我们的本分。它应该是副刊编辑血液里固有的本性,副刊人就是为繁荣中华manbetx安卓手机 而存在的,大家都应该有这种“自觉”。不然,就难说是一个合格的副刊人和真正的manbetx安卓手机 工作者。

  对于报纸副刊来说,还要以文学的形式反映现实人的现实生活,表现他们喜怒哀乐的精神生活。“文学是人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引进这一论断后,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很大震动。现在看来,这一提法与“以人为本”是多么契合无间啊!manbetx安卓手机 的自觉,文学的社会使命与审美本质尽在其中。

  副刊办好了,报纸才有看头

  记者:您把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提到这样的高度,让我深受启发,我当编辑的时候,一度以为,每天做的不过是看看稿子、编编稿子,给他人做嫁衣裳……

  丁振海:这也难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难免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何况,对报纸副刊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差异。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讲副刊人要有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的重要原因。什么是副刊人的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呢?就是要认识副刊的重要性,认识它在建设manbetx安卓手机 强国中的独特作用。副刊的本质是什么?副刊过去叫“附刊”,就是依附的附。有人认为,副刊就是茶余饭后,给人们点缀点缀生活的。新闻是“主角”,副刊就是跑龙套的,这就叫缺乏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当然,报纸作为“新闻纸”,传播新闻是主要任务,但是,副刊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更无须“自轻自贱”。作家金庸是著名报人,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新闻与副刊的关系。他说,新闻是攻的,占领阵地;副刊是守的,巩固阵地。攻下来,守不住,还会失去读者。就像踢足球,你说进攻重要,还是防守重要?都重要嘛!攻进一个丢了俩,能赢球吗?当然,比喻总是有缺陷的。在我看来,好的副刊本身就攻守兼备,攻守平衡。副刊上的许多优秀之作既振聋发聩,催人奋发,又回味悠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党的十八大把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提到了新的高度——manbetx安卓手机 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报纸副刊就是manbetx安卓手机 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方式成为先进manbetx安卓手机 义不容辞的捍卫者、创造者和传播者。

  去年,在天津静海举办“孙犁文学副刊编辑奖”颁奖,作家孟伟哉说,不懂副刊的报纸总编辑,是外行办报。他提到这个高度来认识,这对我还真有启发。就一张报纸来说,副刊办好了,报纸才有看头,发行量才能上去。前几年,副刊面临着严峻挑战,阵地在萎缩、人才在流失,副刊人被边缘化,这就是缺乏manbetx安卓手机 自觉的表现。受损失的不仅是副刊,而是整个manbetx安卓手机 事业。

  manbetx安卓手机 自信是责任:

  说说莫言最初的成长

  记者: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幸福指数,manbetx安卓手机 建设与manbetx安卓手机 繁荣可以也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丁振海:manbetx安卓手机 自信也是一种责任,既是副刊编辑及manbetx安卓手机 工作者的职业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

  繁荣副刊manbetx安卓手机 ,追求manbetx安卓手机 产品的社会效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丰富人民的精神manbetx安卓手机 生活,目的是让我们的社会生活更文明、更健康、更优雅、更高尚。大家都知道,中华manbetx安卓手机 ,特别是中华传统manbetx安卓手机 ,特别崇尚天人合一,特别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十分讲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有着特别浓厚的家园意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的意识深处,生态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理想的生存状态是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副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是从宏观上看manbetx安卓手机 自信,具体到办副刊,这种自信就更具体、更实在了。比如,就说“给他人做嫁衣裳”吧,我们的副刊编辑以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发现、扶植、培养了多少文学青年?一些人后来成为作家,写出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当初,是副刊编辑引他上路的。比如莫言,他今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就是莫言的最初成长。实际上,孙犁是最早关注莫言创作的老作家。1983年,莫言的业余写作刚刚起步,在保定的文学刊物《莲池》上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就被孙犁慧眼识才,并于1984年4月14日写出《读小说札记》在天津日报文艺副刊发表,对他的小说给予肯定和客观评价,激励了他的创作。但是,在莫言走红之后,孙犁再也没有做过“锦上添花”的评价。孙犁去世后,莫言曾撰文慨叹,以孙犁的资历与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无须做什么“诗外”功夫,只要他对仕途稍有兴趣,早就成为manbetx安卓手机 界的高层领导人之一了。但孙犁始终甘于寂寞,远离官场,除了坚守自己的文学创作与编辑岗位,盼望、扶植青年初学写作者的成长外,别无他求。孙犁是报纸副刊编辑的杰出代表,所以,我们要设立“孙犁文学副刊编辑奖”。

   要当一个“报虫子”

  记者:现在的社会确实有些浮躁,容易追风“炒作”,其实,早期的雪中送炭比后来的“锦上添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副刊编辑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丁振海:这里面确实有一个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的问题。副刊也是一项事业,是崇高的manbetx安卓手机 事业。并不是非要当个什么科长、处长,才算进步了。副刊人要有这种manbetx安卓手机 的自觉和自信。吉林日报一个老编辑说,我就热爱副刊,尽管年近花甲,我觉得越干越有兴趣、越有乐趣,而且,还能写很多东西。他就爱编报纸,干了一辈子,没干够。就是我们俗称的“报虫子”,钻到报纸堆里自得其乐。一提起哪篇稿子是他编的,哪个文学青年是他当年扶植的,就特别开心。他的幸福指数很高!

  做副刊是很光荣的,我多年任人民日报的评委,一到评奖的时候就看出,凡是副刊编辑出的书,不管是散文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都有味道。与其他新闻作品相比,副刊作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能够留得住、传下去的精神产品。

  我提倡:

  副刊编辑要做到采、编、写一体

  记者:请您为办好报纸副刊提几点建议好吗?

  丁振海:今年,光明日报副刊在庐山搞了一个研讨会,我听了很多很好的发言,也讲了几点体会。我讲了这样几句话: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制胜、文新结合、规模取势。

  导向为魂大家都清楚,没有“灵魂”就没有方向嘛,这个无需我再多说。为什么要讲内容为王呢?我们曾经有一个困惑,哎呀,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人们在网上什么都能看到,我们赶不上人家呀。我在网上浏览了一下,网上就是互相转载,抄来抄去,就是那些东西。真正有分量的东西,大都是从报纸上转载过去的,原创者,还是报纸副刊。多数情况是这样,网上原创的东西很少。我们是原创者,网络是转载传播者,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网络上也有新东西,我是说,相对报纸副刊的原创作品,还是显得很少。

  报纸上登的东西,分量是沉甸甸的,具有权威性和庄重感。同样一篇文章,上了报纸与挂在网上,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当总编辑的时候,有人说,网络传播很快,海外版是面向海外的,你传播就慢了。我给他举了个例子,那是个有相当级别的领导,我跟他开玩笑,说您觉得网络比报纸传播得快,得了,这篇文章我不给您发了,我给挂在网上。他说那怎么行呢?不行。他还是愿意上报纸。上了报纸,网上就转载了。首先还是要上报纸。

  还有,报纸版面的编排,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特殊的“编辑语言”,有很多讲究。个中奥秘,网络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孙犁为何能成为编辑大家

  现在,我们很多报纸副刊都很有创意,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有所创新。包括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异地采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我们历来提倡副刊编辑要做到采、编、写一体,要成为多面手。有人说,你当编辑就是泥土,就是园丁,就是给他人做嫁衣裳。我认为,首先要当好园丁、给别人做好嫁衣裳,但是,还要会采、会写。不会写作,我认为就不是一个好编辑。济源日报副刊主编葛道吉出了一本散文集,请我写序,我写的标题是《编辑写作两相宜》。我认为,编辑与写作是不矛盾的,会写诗的编辑,比不会写诗的编辑,对诗歌理解的程度肯定是有区别的。能写作的编辑,视野就比较开阔,对作品的理解往往也更敏锐、更深刻一些。眼高手低与眼高手高,哪个更好?当然是眼高手高更好。其实,手低者,也很难眼高。孙犁为什么能成为编辑大家,发现培养了刘绍棠、丛维熙、铁凝、贾平凹、莫言等那么多文学名家?就因为他是大作家嘛,眼光独到。

  还有,记者走南闯北,生活在社会基层,每天呼吸新鲜空气。有些职业作家,成天坐在家里憋宝发愁。副刊编辑有大量的生活积累,有了创作灵感,写来得心应手。有些作家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为什么要到各地去转转?为什么要回到家乡生活一段时间?写作时,把生活的积累全掏空了,他要重新积累生活,做的其实就是采访、采风的工作。

  报纸副刊,既不是单纯地姓“新(新闻)”,也不是单纯地姓“文(文学)”,是复姓“文新”。我们副刊的作品,应该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新华社记者写的一篇特写《一碗面条的愧疚》,很短。他到偏远山区去采访,到那里很晚了,还没吃饭。人家问他吃什么?简单点儿吧,来碗面条。哪知,当地农民吃不起面条,更没有挂面,跑了很远的路才买来挂面,煮了一碗面条。后来,记者知道一碗面条如此来之不易,真是惭愧极了。在城市里,一碗面条是最简单的饮食了,他本是替当地农民着想,别给人家添麻烦,没想到……写得入情入理,十分感人,写出“走转改”对记者心灵的冲击和洗涤,这篇获奖文章也是一篇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佳作。

  文新结合是报纸副刊今后的方向

  文新结合,是报纸副刊作品的方向,你想拿报纸副刊的金银铜奖,想摘取中国新闻奖,一定要走这条路子。评奖,就是一种鼓励和引导。你只搞风花雪月,或者小女子散文,什么我家养了只花猫如何如何,这类东西,有一点儿可以,表达闲情逸致,但绝对不能成为副刊的主流或主体,那就离开了报纸副刊的本质属性。

  规模取势,说的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没有数量,也难有质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去年以来,一些报纸增加了副刊版面,每周5个版,洋洋大观。没有规模,就没有气势,影响力也就不那么强。我是从台儿庄恢复重建得到启发的,当初有人想把台儿庄搞成盆景式的,浓缩的标本式景观,那就没意思了。他们坚持恢复原貌,原先是什么样子就搞成什么样子,把原来的一块砖、一块瓦,只要有一点儿战争遗存的,都保留下来。教堂周围墙体上的累累枪孔和弹痕,触目惊心!人们的感觉是直观的,看到断壁残垣上的千疮百孔,你不用说话,他就感受到战争是多么的悲壮。盆景式的小摆设,能有这个视觉冲击吗?不可能有。同理,办副刊也要有一定规模、一定的版面。不然,我们怎么为人民提供一个让manbetx安卓手机 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广阔舞台?有了比较广阔的舞台,才能演出威武雄壮、绚丽多姿的活剧嘛!(记者 肖秋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张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79996&encoding=UTF-8&data=AA70HAAAAAcAADNoAAAAAQAq6K6_5LiB5oyv5rW377ya5paH5YyW6Ieq5L-h5piv5LiA56eN6LSj5Lu7AAAAAAAAAAAAAAAuMCwCFCvudwrlGHKEiAMY5iO2Oan97RXwAhRa4THhnV02Ri_rIKAA0xMgcA0YX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979996&encoding=UTF-8&data=AA70HAAAAAcAADNoAAAAAQAq6K6_5LiB5oyv5rW377ya5paH5YyW6Ieq5L-h5piv5LiA56eN6LSj5Lu7AAAAAAAAAAAAAAAuMCwCFD3NP84CAX5gw5xJaeRZLgvGdXnoAhQPfGEzktLpZTqNEiHOobFaZEjV4w..&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