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头条 道德模范 未 成 年 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要 闻 文明播报 高层动向
要闻轮显 宣传信息 万博体育manbetx在线
图文简报 魅力唐山
他山之石 热点评论
文明视频 文明微博
专题活动 工作提示
唐山文明网首页>道德模范
唐山2023年3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
来 源:唐山劳动日报
发表时间:2023-03-13
字体:[ ][ ][ ]
[ 打印]
[ 关闭]
  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3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25年悉心照顾公婆的好儿媳 王树苓
  王树苓,丰南区岔河镇大荣各庄村人。25年前,婆婆被诊断出淋巴癌,随后5年时间做了7次大手术,照顾年幼的孩子和侍奉患病的婆婆成了王树苓的日常。她每天为老人端屎端尿、擦拭身体、无微不至。后来婆婆做了截肢手术,术后王树苓每天在病床前陪伴,帮老人度过了危险期。不久公公又做了肾脏切除手术,丈夫只能在外出车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家里的一切全由她一人承担,直到婆婆安详离世。后来公公突发脑出血再次住院,除了日常照料,王树苓还每天陪老人做10以内的加减法,读《三字经》《百家姓》,帮其恢复记忆,一年后老人已能扶着炕沿儿走路。生活的重担没把坚强的夫妻俩压垮,现在老人生活状况稳定,王树苓更是成了邻里间公认的好儿媳。
  2.在平凡中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 韩丽萍
  韩丽萍,丰润区银城铺镇李庄子中心小学教师。她24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小学,用爱呵护着每一个学生。韩丽萍始终认为爱才是感化教育的良剂,真诚的关爱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任何一座冰山。欣欣是班里一个自卑的女孩,父母离异,母亲因患病无法照顾她,只能与家里年迈的老人一起生活。在得知情况后,韩丽萍对欣欣主动关心,课堂上鼓励她回答问题,课余抽出时间陪她温习功课,还在班会上动员其他同学和欣欣一起互动,让她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力量。在生活上,韩丽萍充当了妈妈的角色。孩子没吃早饭,韩丽萍会为她准备好,天冷了就让她添加衣物,生病时就带她去卫生院医治。韩丽萍还经常去孩子家与老人谈心,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时间一长,欣欣不再怯懦,慢慢自信起来,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3.荒山变梯田、携手共富裕的老兵 唐国宝
  唐国宝,迁安市大五里镇小庄户村人。他是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有16年兵龄的退伍老兵。退伍后,他被安置到首钢公司上班,生活本可以过得安逸,他却毅然承包了村里的30亩荒山,妻子不理解,他劝慰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土地,虽然现在有了一份正式工作,但是脱离土地,让我感觉到不接地气。”就这样,他每天天不亮出门,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抄起农具下地,一点一点开凿梯田、运送石头,数十年如一日,靠着勤劳和坚持把荒山变成了梯田,也用辛勤和努力拓宽了增收途径。坚持不懈、勤俭持家一直都是他的人生信条,在他的感染和带领下,周边百余亩荒山一点一点被乡亲们开发出来,变成了板栗园、核桃园,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浓绿。
  4.潜心钻研工艺的技术专家 王新旺
  王新旺,唐山港集团第二港埠公司工艺组长。王新旺从事港口装卸工艺设计与工属具研发管理,始终把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作为努力方向,通过实践摸索和向老同志虚心求教,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解决火车集港的竖眼卷板接卸难题时,他和团队不分昼夜,只要有火车集港任务就会坚守一线不断摸索,正是这种勤恳付出、不计辛劳的精神,最终使他研发出竖卷专用夹钳,保障了火车集港竖眼卷板的顺利接卸。近年来,王新旺从一名工艺员成长为公认的技术专家和“多面手”,带领团队同仁获得了“国优班组”称号,所研发的工属具等共获得国家专利15项。今年2月,他成功入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伯乐计划”专家库,被授予“专利伯乐”称号。
  5.行动传递温暖、用爱凝聚力量的基层工会代表 高新利
  高新利,宝升昌控股有限公司计划管理部经理、基层工会主席。多年来她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至今组织和参加活动120余场,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00个小时。她以身作则,号召公司同仁及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曾3次发起“情暖青海,爱满人间”活动,为青海山区老人和留守儿童累计捐衣近万件,并送去价值3万元的书包及文具。在公司内,高新利积极引领倡导企业manbetx安卓手机 的传承发展,连续组织了6届核心价值观演讲诵读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她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担任了多个街道和社区志愿服务组长,组建了37人的团队,累计捐款捐物近2万元,她们的无私奉献和真诚付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6.扎根实验室的果蔬安全守护者 张亮
  张亮,唐山市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种植产品检测室检测员。他始终坚守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一线,平均每年完成检测任务6000多批次,检测24000多项次。为了帮助农户和商户减少等待时间,张亮经常舍弃休息,加班加点。尤其是到了春节前夕,张亮更是争分夺秒地在农残检测室里忙碌,为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倾心尽力。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张亮还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和业内同仁,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排忧解难。
  7.社区居民的“好女儿” 喻辉
  喻辉,路北区光明街道光明南里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她始终将小区里的大事小情挂在心上,近期有一位居民向社区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家中只有一个老人居住,因老人行动不便,向社区求助能否帮忙照看。喻辉了解情况后立即到家中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及生活情况。当听到老人说双脚肿胀,但身边无人照料已经多天没泡脚了,喻辉二话不说拿起水盆打好热水给老人洗了脚,还每天都把订好的饭菜送到其家中。老人感动地说:“小喻跟我的孩子是一样亲啊!”可就是这样贴心的“女儿”,却在自己家中老人需要她的时候缺席了,喻辉的父亲突发急病住院,为了不影响喻辉的工作父亲始终瞒着女儿。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无声无息汇聚着点点滴滴的感动。
  8.重孝守义、孝老爱亲的“好孙媳” 李秀兰
  李秀兰,迁西县东荒峪镇达峪村人。她的公公患脑血栓行动不便,婆婆70多岁,腰椎不好,二老勉强能照顾公公的父亲。孙媳李秀兰体恤老人的难处,义不容辞将照顾丈夫爷爷的重任揽在身上。老人家1930年出生,参加过第四野战军和抗美援朝战役,疫情防控期间曾因新冠肺炎住院,丈夫当时有工作脱不开身,只能李秀兰一人在医院不分昼夜陪护爷爷。她知道爷爷爱干净,所以每天给老人洗脸、洗脚。旁人看到她不怕脏不怕累,还以为是老人的亲孙女,得知是孙媳妇后无不赞叹她善良、孝顺,而李秀兰总是摆摆手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况还是90多岁的宝,我只是尽了晚辈应尽的心。”李秀兰始终用忠孝善良书写着质朴人生。
  9.深耕教坛28年的人民教师 邵铁瑛
  邵铁瑛,唐山市第二中学教师。他钻研语文教学,从教28年,同时兼任校办主任工作,几乎常年不休。他总是利用寒暑假进行家访,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唐山的大街小巷。多年来,学校把他安排到哪里,他就沉下心,扎根在哪里。在连续3年执行教育援疆任务期间,他扎根戈壁瀚海、包联民族学生、培训各校教师、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建设,将积累的多年深厚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播分享,破解了当地教学困局。邵铁瑛以省立项课题为依托,推行“六步”教学法,带领语文组同仁被评定为市级先进教研组。他还把每一个知识专项都开发成研究课题,是市职工技能大赛能手,并获得了全国研讨课一等奖等殊荣。
  10.路遇车祸伸援手的最美身影 孟凡才、王铁强
  孟凡才,曹妃甸区冀东分局第四监狱通勤车司机。王铁强,该单位指挥中心协警。1月31日上午,二人途经某交叉路口,发现一辆白色轿车侧翻起火,他们马上停车后拨打了报警电话并进行紧急救援。孟凡才发现有一人躺在马路中间且头部流血不止,赶紧上前采取急救措施,王铁强则疏导交通,指挥过往车辆,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120救护车赶来后,他们又协助医护人员把伤者抬上车送往医院救治,直到交警将事故现场处理完毕,他们才悄然离开。当伤者家属将一面绣有“危急时刻伸援手 爱心无价品德高”的锦旗送到二人手中时,他们却说:“救人就是本能反应,任何人遇到当时的情况都会尽己所能、挺身而出的。”
  11.勇做旗帜显担当的城管人 吴连永
  吴连永,玉田县鸦鸿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他时刻以一名退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一直致力于探索创新适合全镇综合执法发展的方式方法。吴连永深入市场解决群众各类难题,获得了当地商户的一致好评。在该镇被确定为全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后,吴连永主动研究、自费调研,积极探索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并定期聘请专业人士为队员们进行思想、体能、执法能力等多方面培训,全方位提升了队伍素质和执法热情。由吴连永带领的综合执法队24小时服务在鸦鸿桥市场和城镇管理一线,为镇域治理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2.爱岗敬业忠诚担当的法制女警 庄宝玲
  庄宝玲,芦台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法制室主任。十几年来,她从当初的案件办理“小白”成长为了一名业务精英。她潜心钻研、虚心请教,带领同仁扎实工作,使分局民警执法办案零错案、行政刑事复议案件零撤销、行政诉讼案件零败诉,其相关工作在全市多年名列前茅。她认真做到一案一评,细微的执法瑕疵都逃不过她的双眼。从刚开始的“被人烦”到成长为“被认可”,庄宝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和男警一样的责任。她患有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胆结石等,但从未因此停止其前进的脚步,甚至在进行结石手术前一刻,她还在通过电话解答着民警的疑问。多年来,庄宝玲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了法制女警的别样风采。
  13.环卫一线作表率、充当文明排头兵的环卫站长 王伟
  王伟,唐山市市政工程环境卫生事务中心王禾庄垃圾转运站站长。该站承担着市中心区每日700余吨生活垃圾的压缩转运任务,疫情防控期间,王伟召集24名驻站职工,逐一将各项分工落实到位,并带领防疫先锋队凌晨两点便到站口设岗,每天为200多辆进出站垃圾车逐一消毒,不敢有一丝懈怠,始终坚守在前沿阵地,确保了市中心区生活垃圾安全压缩转运工作达到了日产日清。多年来,王伟在这个“又累又脏”的第一线,用汗水与付出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14.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能手 蒲长城
  蒲长城,唐山市城市发展集团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唐山交大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起点和发展,蒲长城在“唐山交大园”项目部任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他认真挖掘老交大历史文脉,多次与西南交大校方对接方案设计,从建筑风格、平面布置、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结合沟通。同时针对项目景观和装饰设计,与各相关单位通力研究,努力完善配套设施,力求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在集团部署推动下,他积极与同仁们组织实施了先进BIM设计,从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施工图质量,减少信息遗漏,最大程度规避了工程风险,使项目得以完美呈现。
  15.用无私奉献书写时代华章的金融人 勾晶晶
  勾晶晶,乐亭舜丰村镇银行综合部经理兼团支部书记。她先后参与组织“学雷锋衣暖人心爱心捐赠”“二月二公益理发”“点亮微心愿 情暖青少年”诚信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2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在工作中她提出“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满意度及销售技艺”的新发展目标,组织员工培训126场次,先后服务存贷客户近3700人。今年2月,孩子因急性感冒高烧近40度,但她仍因工作急需处理,没有选择在家照看孩子,而是奔赴在岗位一线。工作之余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多次参加慰问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儿童、残疾人等,疫情防控期间还组织团员青年捐款、捐赠物资近万元,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16.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王建全
  王建全,丰南区河头里小区居民。他是一名肢体残疾的下岗工人,生活比较困难,但是乐观的生活态度让王建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直帮助着身边的邻居们。其中有一位孤寡老人,王建全经常去和他聊天,还常把老人的床单、被褥拿到家中清洗。有一次聊天中老人突感身体不适,胸口特别疼,王建全马上回家找到父亲的速效救心丸给老人服下,使其得到及时救助。低头有坚定的步伐,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作为一名残疾人,王建全没有自暴自弃,始终把助人当作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他身体力行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清扫小区卫生环境,从来不喊脏喊累,一直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鼓舞着身边的人积极向上。他常说:“作为残疾人,我付出并快乐,我很荣幸能帮助他人,因为帮助别人使我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
  17.助人为乐源于本色的好村民 祁伯臣
  祁伯臣,迁安市彭店子镇祁庄村人。不管是参加工作时,还是退休以后,他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把帮助别人当做人生中的乐事。凭借自己电工的技术经验,祁伯臣为本村400多户村民义务安装灯具、修理电器、排除各种潜水泵等故障。平时村里谁家电灯不亮或电器出了毛病,一个电话他立马赶到。多年来,在付出的同时,他从未抽过别人一根烟,没收过村民一分钱。一年冬天,寒风凛冽,气温骤降,恶劣的天气也没能阻挡他帮助别人的步伐,祁伯臣依然自带修理箱到本村村民家中帮助其急修水泵、检查电路。不仅如此,他和爱人还经常为困难群众捐衣捐物,这种默默付出、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全村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也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
  18.长嫂如母、照料瘫痪小叔一家的好嫂子 邵素英
  邵素英,遵化市崔家庄镇下港村人。几年前小叔突遭车祸、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而弟媳在事故发生前就已改嫁。面对瘫痪在床的小叔和孤苦无依的侄子侄女,虽然邵素英当时还有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和年老多病的公婆需要照顾,但她还是毅然承担起照料小叔一家的责任。她每天帮小叔洗脸洗脚、喂饭喂药、清理大小便、洗衣和做康复,垫付了医药费20余万元,始终没有一句怨言。年迈的公婆同样需要照顾,她就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后来小叔因多种并发症去世,她愈发心疼留下的侄子侄女,把他们当做亲生儿女一样,供他们读书,帮侄女找工作。她说:“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孩子们都平安健康、过得幸福,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邵素英的事迹在邻里间广受赞誉,她用行动树立了亲情无价、爱心使然的好榜样。
  19.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公益人 高稳
  高稳,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河北澳书航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稳始终认为,只有真情回报社会,企业才能赢得信赖和支持。近十年来,他资助了8名贫困学生,承担了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10余万元,并一直承诺将持续资助。他还为曹妃甸幸福花园小区老年人免费修建了老年manbetx安卓手机 中心,并资助了曹妃甸职教中心2名贫困学生2万元,平时也牵挂着他们的成长,尽己所能帮助他们。疫情防控期间,高稳为冬季仍然奋斗在一线的100多名交警捐助了价值3万余元的羽绒裤,并为曹妃甸区捐赠防疫物资累计8万元,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心使者”。
  20.勇救冰钓落水者的好辅警 任立伟、胡志超

  任立伟、胡志超,丰润区公安局左家坞派出所辅警。2月17日17时许,两人正在邱庄水库附近巡查,遇到过路群众求助,称前方几公里水面有人落水,急需救援。他俩一边迅速前往,一边电话向领导汇报。到达后发现离岸边约400多米远的冰面处,一名落水群众正在冰窟里挣扎。他们马上在警车后备厢中取出救生物品和绳索,并不顾危险从冰面上走到群众落水处。此时落水者已经冻僵,加之冰面凹凸不平、脚底打滑,给救援增加了难度。众人合力用了二十多分钟成功将落水者救上岸,随后立刻将其护送到附近农户家中取暖。在家属和120救护车赶到时,二人又配合将被救者送医救治。落水者目前身体已恢复。

(记者闫妍)

责任编辑:杨 博宇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08005460号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