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民,男,1963年出生,现任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四级调研员。自2012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李占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守初心、担使命、做奉献,结合全市实际,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甘做脱贫路上的“孺子牛”。2020年,他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选为唐山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政策通”。针对唐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起步晚、经验少、基础弱的实际情况,李占民克服年龄大、身体欠佳的困难,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创造性地提出了易掌握、便操作的“五看、五必问”工作法,即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一问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二问贫困原因、三问家庭收入来源和刚性支出、四问政策落实情况、五问帮扶计划,并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在政策把握、方法运用等方面,指导各县(市、区)扎实开展工作,有效提高了全市贫困识别和退出精准度,做到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对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更是做到政策解释到位、识别判断精准、结果群众认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2017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他带领11名选调生夜以继日奋战200天,在全市农村户籍中识别出4428户9847名贫困人口。2019年1月通过细致摸排,全市共排查出贫困边缘户(市级)14502户29966人,为我市防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脱贫攻坚期间,指导全市严格按照退出程序,有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退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4617户104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这是李占民对脱贫攻坚的态度。“扶贫干部只有沉下去,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上来”,这是李占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掌握全市脱贫攻坚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李占民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入村走访座谈,访贫问苦,督工作、访民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情况都进行详细了解并一一记载,耐心细致地为贫困户宣讲各项扶贫政策,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并鼓励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下乡时,他始终身着简装、头戴一顶草帽、脚蹬一双普通运动鞋,就像一个老农,拉近了与贫困群众的距离,贫困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草帽老李”。
敬业奉献的“老黄牛”。扶贫没有节假日。李占民始终坚持“把加班当上班看、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的工作理念,2017年7月份至今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1点多,不是下乡调研,就是研究政策;不是为协调工作四处奔波,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从不叫苦抱怨。2018年6月,李占民顶着39℃的高烧,打着点滴,在医院病房加班三天对全市摸排上报的贫困户逐乡逐村逐户分析研判,做到“识别精准、不误一人”,其政策水准令人钦佩,其敬业精神更让基层同志动容。在2019年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时候,他主动放弃了省劳模15天的疗养休息机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扶贫工作往前推进了,但他的身体却严重透支,高血压、心脏病等也如影随至,可疾病从未影响他为脱贫攻坚奔走的脚步。由于年龄大,身体长期超负荷工作,饮食不规律,病倒到医院后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结肠炎三级溃疡,体重骤降70斤。为了扶贫工作,他把自己的身体、家庭困难都放在脑后,在他的眼里,贫困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常说:能够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正是我这个岗位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李占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扶贫干部的使命、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名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的“孺子牛”精神。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我市下步工作的重点,“草帽老李”将一如既往地用真心、真情、真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