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浙江 |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门户网站 | zj.wenming.cn
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聚焦浙江 | 文明播报 | 文明创建 | 未成年人 | 思想道德 | 志愿服务 | 主题活动 | 榜样的力量 | 农村精神文明 旧版|邮箱|设为首页
地方文明网站 | 宣传思想 | 文件公告 | manbetx安卓手机 建设 | 文明长廊 | 人文浙江 | 全民阅读 | 理论时评 | 我们的节日 | 讲文明树新风
聚焦浙江
>>更多
·【专题】喜迎党的二十大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manbetx安卓手机 长跑”17年
·学习“中国好人”的真善美
·《德寿宫八百年》,宋韵匠心犹存
·浙江器官捐献突破2000例
·殷殷嘱托 催人奋进
·平凡英雄 可贵精神
·学有榜样 再立新功
文明播报
>>更多
·打开“折叠人生”圆你直立之梦!
·为生命救援,宁波这位辅警托举吊瓶半小时!
·扎根乡村教育28年,他甘做一片默默无闻的“草叶”
·“凡事都应力求做到最好”
·21年悉心照料年迈母亲,“这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工作”
·杭州滨江刘朝玉家庭荣获2022“全国五好家庭”
·最美跪姿!嘉兴护士天安门前抢救心脏停止老人
·电话线上的生死时速
主题活动
>>更多
zhuti.jpg
xx.jpg
banner.jpg
QQ图片20180404113336.png
主题活动.jpg
主题活动.jpg
首页>农村精神文明
全村老人的“集体约定”:不办寿宴,捐款做公益
浙江文明网2022-08-12 14:55:10
 稿源:浙江文明网
 编辑:方 锶逸

周伟达张贴感谢红榜。

  8月11日上午,刚刚出院的宁波镇海蛟川街道迎周村老年协会委员兼出纳、81岁老人周伟达,将两张红榜贴到了活动室墙上:80岁的陶华堂老人、70岁的高纪华、胡菊妹夫妻,合计向协会捐款3000元。

  这是迎周村351名老年协会会员不成文的规定:整寿岁数,不办宴席不请客,捐款给协会为本村老人做好事。而这项优良传统,已在村里延续40多年。

  迎周村由新老周村、迎师桥村于2001年6月合并而成。而新老周村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成立老年协会,接纳会员、关爱老人。但当时,村里经济困难,缺乏企业,基本没有收入,老年协会也没有活动资金。

  据并村后第一任老年协会会长陈宏士讲述,当时新老周村有位高寿仁翁,带头将子女孝敬做寿办席的资金捐献出来。这位老人委托老年协会,修缮村里一处道路,并铺设小桥。

  此事之后,加入老年协会的老人们深受感召,也陆续捐献做寿的钱。“多少不论,心意可贵。”71岁的老年协会现任会长朱惠杨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做寿老人每人捐款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如今每人平均捐资有1000元左右。

协会会员捐资记录本。

  “作为出纳,每一笔捐款收进来我都要记录,写红榜张贴。”周伟达向记者展示了保存完好的账簿,一年一本,笔迹清晰。而老人捐款时,会有一名村委会工作人员在场,起到监督、证明的作用。

  到了年底,由周伟达等4人组成的协会骨干小组,会在充分听取会员意见后决定资金用途,如购买慰问品、发放小红包等。“最热闹的一次当属发小红包。当时,排队的老人站了三排,个个喜气洋洋,现场气氛像是过年。” 75岁协会委员倪宝雄说,当年资金的一切收支,都会清清楚楚贴到协会墙面上,接受社会监督。

村民展示老年协会以前分发的热水瓶

  如今,不但村中的老人保持着做寿捐资的传统,连搬出迎周村的老人以及已经出嫁的村里女儿,也接力献爱心。像迁居其他地区的孙保栓、周阿龙老人各捐资1万元,在舟山生活的高金儿女士两次各捐资5000元,并为老年协会购买了一台饮水机……(甬派客户端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陈饰 周洁

 相关报道:
[打印该页|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江文明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B2-20080242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