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青年,在洪水里泡了16个小时,先后救出50多名被困人员。2021年夏天,在河南郑州的那场特大暴雨中,一个平凡年轻人迸发出的勇敢和力量,让人们铭记住了一个闪光的名字——袁格兵。2021年9月,袁格兵获评“中国好人”。(12月14日 新华网)
事后,有人问起袁格兵:暴洪来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你却一口气救出50多个人,而且救助的人中有一个体重达180斤,难道你就不怕被洪水冲走吗?他却说:“当时只想着救人,忘记了害怕,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劲。”
“忘记了害怕”,这是怎样精神状态?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如果没有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就不会条件反射式地果断救人。这也是为什么同事们对他的表现并不惊讶的原因。平时,他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工地厨师请假,他就担起了临时厨师;事后好心人为他捐款,他又将善款转捐给他人……乐于助人,是同事们贴给他的标签,却也最恰当不过。
行善不难,难就难在日日行善、事事为善。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每个人都有偶然的行善瞬间:给有需要的人让个座、响应号召慷慨解囊、无偿义务鲜血等。我们心里都充满善意,但未必都能做到有善必为之。很多时候,我们或因为匆忙赶路,或怕惹事上身,并没有对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及时的救助。可见,那些“忘记了害怕”“没想那么多”式的善意多么难能可贵。
“忘记了害怕”源于行善在平时。人的心情会起伏不定,想要维持一颗善心,必须有“马拉松”般的坚持和耐力。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日积一善,则久必为江河之水。如果没有平时点滴的善意累积和反复练习,在危难时刻,必然会瞻前顾后,从而错失行善救人的最佳时机。行善在平时,要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身边做起。
点滴善意汇聚爱的汪洋,人人行善造就爱的天堂。愿我们都能成为“忘记了害怕”的人,愿我们都能像火炉一样散发温暖。当人人都“忘记了害怕”,当人人都毫不犹豫,当人人都奋不顾身,夜便不再黑、路就不再远、冬也不再寒!(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