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丰镇东港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上下功夫、使狠劲,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将东港村建设成“近郊多彩田园,生态宜居乡村”。
巧用评选调动村民积极性,家庭洁美提升村庄精气神
“今年我家又被评上了‘文明洁美家庭’!这块红牌子在我们东港村就是响当当的招牌。”东港村村民王大伯十分自豪地说道。
村民王大伯口中的红牌子是东港村为激励村民自发保持家前屋后整洁而量身打造。东港村党总支书记曹红介绍,“文明洁美家庭”门牌共分为“卫生达标示范户”和“五星家庭”两类,当村民达到了评选标准,才能贴上相应的牌子。

曹红告诉记者,前几年,因为村民的旧思想、旧习惯,大家常常在自家民宅的家前屋后乱堆乱放,不仅影响村庄美观,时间长了还容易滋生异味。2020年,东港村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行“文明洁美家庭”评选,获评的家庭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张贴“文明洁美家庭”的门牌,还能拿到米、油等生活用品的奖励,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老百姓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东港村一共有1500户,去年有900户获评‘卫生达标户’,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曹红介绍说。
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杂物在指定地点整齐堆放,闲置宅基地内种上各种瓜果蔬菜,干净的村庄、漂亮的房屋、整洁的小院……经过三年的改造,如今的东港村已然大变样,目之所及,一派清新美丽的景象。
推动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打赢人居环境整治的硬仗
“这几年,村里比较难做的工作之一就是农村厕所改造。我们村有1500户村民,老年人占比高,如厕习惯很难改变,做通老年人的工作就是个大难题。”曹红回忆说。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全村户厕达标率,东港村积极开展改厕行动,实行网格员+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小组长分片包干,深入到每户老百姓家中做工作。
今年80岁的东港村村民周老伯,用了一辈子的旱厕,刚开始收到村委要对自家厕所进行改造的通知,周大伯并不情愿,曹红便带着村干部上门做工作,接连上门几次后,逐渐改变了周大伯原本坚持用旱厕的观念,最终接受了村委对旱厕的改造。

“村里给我们免费安装了马桶,还接了自来水管道,现在上完厕所水一冲非常方便,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周大伯对于改造完的厕所非常满意。在周大伯的带头下,不少村民也纷纷加入了改厕行动。截至目前,东港村已完成全村户厕改造升级。
完成户厕改造这一大工程后,东港村将目光瞄向了东港路改造。原先连接长安路和港丰路的东港路路宽不到3米,路两边紧挨着参差不齐的民房,村民出行非常不便。2021年,东港村投入了1500万改造东港路,拓宽路面至8米,推动道路由“窄”变“宽”、由“通”向“畅”、由“灰”变“亮”,打通了东港村南北向“任督二脉”。
美丽乡村涵养特色乡村景观,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生产力
在东港村入口处,一艘象征着乡村振兴乘风前行的红船——“东港号”,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再接着往前走,新建的码头广场内,名人墙、南丰之战纪念墙等景点一一出现在记者眼前。

东港村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相连,按照“扮靓一串”“提升一片”的宗旨,因地制宜加快三星级康居乡村点位打造,重点抓好美丽河道、美丽道路、美丽庭院建设。同时深入挖掘东港丰富的历史manbetx安卓手机 底蕴,植入红色农旅的理念,着力打造了记忆老宅、小学遗址、码头遗址、时光隧道、爱心农场等乡村景观。
与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不同,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大自然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返璞归真的石子路,有年代感的模拟老街……走在森林氧吧的林荫小路上,秋天的风拂过全身,久居城市的游客纷纷感叹自己来对了地方。

接下来,东港村将继续加大美村建设脚步,计划打造集垂钓休闲、农大实践基地、抗战战场体验、口袋公园、海棠驿站、亲子采摘、景观打卡点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观,着眼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融媒记者:张静芳 通讯员:黄玉琴、许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