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红星新闻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清明祭扫 重形式更重心意

发表时间:2023-04-07 15:2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3月25日是清明首个祭扫高峰日,早上6点半,已有很多市民前往墓园扫墓,缅怀亲人。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大墓园推出多项惠民便民服务措施,包括提供免费鲜花、水桶、收纳袋、手推车等用品,还推出免费代祭服务,为市民扫墓提供方便。同时,各墓园还积极倡导水溶祭祀、时空邮局等绿色无烟的新祭祀方式。(3月26日《北京日报》)

  清明是我国传承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祭扫是这个节日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清明前夕,各地陆陆续续准备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正是为了方便人们祭扫、满足不同需求。

  祭扫形式在与时俱进。以往,焚香烛、放鞭炮、扎纸幡、烧纸钱是常态,如今送鲜花、家庭追思、寄托哀思是常态;以往,不远万里奔赴故乡祭扫是常态,如今云祭祀、代客祭扫、数字殡葬是常态;以往烟灰四散是常态,如今低碳环保是常态……祭扫不再拘泥传统,形式逐渐多元,越来越多地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个性化祭祀需求。

  有人说,现代化的祭扫方式不够隆重,更缺少诚意。相较于千万里的奔赴、如山的供品和焚香祭拜等形式,网络时代的祭扫似乎看起来不够隆重。但是如果说缺少诚意,那就是把诚意物质化了。如今,为了更好发展,追求更好生活,人们纷纷远离故乡,投身于繁忙的都市生活。但假期短、路程远、交通拥堵,让返乡成为一种可欲而不可及的事,回乡祭扫也变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哀思无处安放!而正是网络祭扫的兴起,缓解了这一局面,人们可以遥寄哀思、表达缅怀。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能说这样的祭扫缺乏诚意吗?

  清明祭扫,重形式更要重心意。对于国人来说,祭扫无疑是一种刚需。如果不能亲自到场,又要表达敬畏和思念,倒不如换一种方式祭扫。而且时代在进步,如果再把人们束缚在旧框框里,不利于清明传承manbetx安卓手机 的继承和延续。祭扫理念要跟进,谁说新兴的祭扫形式不隆重,谁说遥寄哀思没有诚意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行人是“形”,欲断魂是“情”,而我们的思念,有形更要有情。别给祭扫赋予过多定义,要给思念多一些自由空间,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时代的光芒。(简阳评论员 刘宣)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