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红星新闻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非遗要“活下来”也要“火起来”

发表时间:2023-10-20 17:5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manbetx安卓手机 遗产节于10月12日至16日在成都举办。这是一场manbetx安卓手机 的盛会,也是一次文明的碰撞,那悠扬的古琴、动人的琵琶、精美的陶瓷、精妙的中医、精湛的茶艺、细腻的刺绣……纷纷在此大放异彩,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

  可非物质manbetx安卓手机 遗产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长期以来,一提到非遗,它总是给人一种不断衰落的感觉,而客观情况也不容乐观。在丰富多样的新潮技艺和科技形式冲击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新的审美不断形成,新的行业吸走了大量人才,而非遗传承人却出现了凋零的境况,一些非遗项目逐渐消失。比如木匠、铁匠、瓦匠、陶瓷艺人匠、弹棉花匠、乡村货郎、木偶戏师等,这些以往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行业,在新事物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诸如杂技、剪纸、泥雕、皮影等项目成了濒危项目。

  非遗保护刻不容缓。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非遗项目进行抢救式的修复和保护,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濒临消失的项目活了下来。可尽管止住了消亡的颓势,却只有少量项目如太极拳、呼麦、昆曲、针灸、川剧变脸、赛龙舟、灯会等还高频活跃在现代生活中,此外还有很多项目必需依靠财政拨款才能勉强维持。非遗项目不能仅仅停留在“活”的层面,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既要在保护层面下功夫,又要让非遗项目融入时代,焕发新出的活力。

  守正创新,要让非遗项目“火起来”。如果没有市场,没有观众,非遗项目就变成了一出“独角戏”,也便没有未来。非遗项目必需走出深闺、越过舒适区,让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接受检验,大胆创新、勇于变革、直面竞争,去适应、融入新的生存环境,才能重新闪耀、获得新生。比如,要用好数字技术,要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要走进寻常巷陌,让更多人从事非遗行业,让更多人认识非遗项目,如此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让其在无形中得到传承。

  非遗保护和传承非一朝一夕之功,各部门需要形成保护的合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需要一些耐心去反复实践,千方百计把非遗项目搞活带火,让这些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时代的光芒!(简阳市评论员 刘宣)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