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金色字体.png
  • 金色字体.png
中国文明网| 红星新闻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让座是文明命题更是城市美学

发表时间:2025-03-19 16:5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 亚

  爱心专座是公共场所为特殊群体设置的优先座位,常见于城市公共交通场景,它是一方小小的公共空间,不仅承载着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更是折射社会文明的棱镜。

  或许你也曾见过这样的场景:早高峰的公交车上,一位老人颤颤巍巍站了五站路,周围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始终未离开“爱心专座”;高铁二等座车厢里,抱着熟睡婴儿的母亲蜷缩在过道,相邻的爱心席位乘客始终未抬眼皮……这些刺眼的画面,让本应闪耀人性光辉的爱心专座,成了测量城市文明温度的“寒暑表”。

  破解爱心专座困境,需要倡导文明礼让的传统美德,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回望历史长河,礼让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北宋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在西湖畔建“避让亭”供行人歇脚礼让;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途遇老者,少者必趋而避";清代《燕京岁时记》更将“扶老让行”列为京城四大雅事。

  今天的爱心专座,恰是这种文明传统的当代表达,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座位,更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传承。文明设施的活力,在于制度刚性与人情温度的平衡。正如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营造法式,公共空间的文明秩序,需要刚柔并济的营造智慧。

  当下,很多城市为特殊群体提供公交、地铁等出行预约服务,可由专人引导至“爱心专座”;在成都,地铁线网所有列车每节车厢均设有爱心专座。此外,搭乘成都地铁,老弱病残孕乘客或携带大件物品的乘客,可使用宽通道闸机进站,更宽的距离,体现了更多的关怀;在杭州,地铁推出“爱心专座唤醒计划”,用感应装置播放童声提示;上海社区志愿者发明“让座手语”,通过肢体语言化解沟通尴尬;在武汉,很多公交站点都有文明劝导志愿者,协助市民排队候车、文明坐公交……这些创新实践证明,文明引导可以超越口头说教,成为温暖的城市语言。

  当文明引导唤醒内心的善意,当技术手段为城市文明赋能,当制度设计注入人文关怀,方寸座椅便能成为文明生长的沃土。就像古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礼尚往来,现代社会的文明互动,建立在看见与被看见的温柔对视中。

  每个座位都是城市文明的微缩景观,当我们为需要者留出空位,不仅让出了物理空间,更腾挪出心灵的温度。那些主动起身的身影,那些会心一笑的谦让,那些悄然传递的温暖,正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正如李白笔下“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文明的真谛,就藏在你我目光交汇时的理解与包容里。(双流评论员:言心)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