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5 来源:
本网讯(通讯员 张新立)春风吹,三月暖,学雷锋做好事,志愿服务暖人心。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3月5日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年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自2000年开始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发通知,把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天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行的做法,取得良好成效。
笔者想说的是在学雷锋、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党员干部不能缺席,要带头参与,并传承文明多作奉献。
传承文明提供素养成为时代所需。文明很大,也很小;大则上下数千年,维系不断;小则举手投足间,尽显眼底。文明之火代代相传,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者,方能经久不衰。文明是一种风尚,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更应是一种境界。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是文明,孝亲敬老、立足本职也是文明;公交车上让座于弱者,公共场合注意卫生,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均是文明;文明需要创建,需要争取,更需要内涵,文明不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没有内涵的文明显得单薄,应付检查的文明只是明日黄花。文明要多些学习,多些书卷气,多些奉献精神;文明要少些应酬,少些官场气,少些损公肥私。文明要与书结缘,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文明要与礼相随,要有礼貌尊师长树新风,文明要与爱相拥,要有爱心泛爱众多助人。文明要有温度、有章法,关键在于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云南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在疫情防控中不断融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志愿者主动搀扶过马路的老人,主动献血,清除垃圾,保护环境,为驻守疫情防控卡点的人送矿泉水方便面帐篷等等,一个个志愿者、一座座“志愿之城”让善意奔流,云岭大地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腾冲、安宁、普洱等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涌现和保持。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挤出时间,刻苦学习服务人民的各种本领和技能,还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俯下身子、走上街头、真诚为民,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社会,快乐自我。青春的三月,善意的三月,让我们在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增添文明力量,让我们把每一天当作学雷锋日、志愿服务日,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抵达美好生活的彼岸而努力吧!
相关附件: